王海英:不以残损自卑,不以成就自傲
时间 2020-07-10 来源: 点击:1230不以残损自卑,不以成就自傲。”在王海英的办公室里,悬挂着由书法家汪廷汉写给她的“2007感动温州十大人物”的颁奖词《向日葵》,她很喜欢这个比喻,其中这一句也成为她的座右铭。
因为患小儿麻痹症,王海英三岁起便只能依赖拐杖才能行走。但坎坷的人生经历并没有将她打垮,反使她愈挫愈勇,先后在温州创办三家公司,成为浙南地区财务顾问或财务管理的龙头企业。
王海英
王海英现任浙江金算盘财务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、温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(兼职),为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、温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、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火炬手,曾获全国“自强模范”、 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、浙江省“自强模范”、 浙江省“自强创业之星”、温州市“十大感动人物”等荣誉。
“有的忙别人帮不上你,只能靠自己。只要不放弃,就有希望。”王海英靠自己的力量,一步步走出深山,走出阴霾,走出了一个自强、励志的精彩人生。
3岁因高烧终身残疾 求职两年半被拒200次
王海英出生在浙江青田山区的一个偏僻小山村。 三岁那年,一场高烧改变了她的命运。 因为家里穷,农村医疗条件也不太好,她的病情被耽搁,以至于最后送到县医院检查后才知道是得了 小儿麻痹症 ,永远地留下了腿部残疾的遗憾。
即便如此,她依然强烈地渴望同村里的孩子一样去上学。父母虽然不忍心,但拗不过小海英,于是每天清晨,都能见到一个小女孩独自撑着小拐杖去上学,一走就是十几里崎岖的山路。
求学之路很辛苦,拐杖不知用坏了多少支,腋下、手上的老茧长了又消,消了又长。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小海英:我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学医,让自己慢慢地站起来。
但这点希望却被无情浇灭了——17岁时,当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丽水卫校,却因身体原因被拒之门外,王海英一度万念俱灰。之后在哥哥的鼓励下,她决定到温州闯闯。
王海英做起了残疾人三轮车生意赚生活补贴。这时,她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——浙江省残疾人职业技术学校的冯老师。萍水相逢,冯老师因心疼王海英的境遇,向她伸出了温暖之手,帮助她到杭州学习会计。
经过两年学习,王海英毕业了。自认为有了谋生的技能,她信心满满地揣着毕业证书回到温州求职,只要在报上看到有关财务、文员方面的招聘,哪怕再远,她都会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地跑过去应聘,然而每次总是希望而去,失望而归。在长达两年半的时间里,她先后被200多家企业拒之门外,理由还是因为她的这双腿。
“总有一天,我一定要让别人不再关注我的腿!”不甘心的王海英在心里默默发誓。
后来,在浙江省残疾人职业技术学校老师的帮助下,王海英被民政部门安排在了温州一家福利企业工作,当了一名会计。在这,她一干就是八年。
抓住创业时机 造就浙南地区龙头企业
2004年的一天,王海英在报纸上看到了北京、上海等大城市出现了一个新型的专业服务行业——中介代理机构,专业提供为企业记帐、报税、退税、代理办理企业注册登记等服务业务。
她凭借几年历练,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很适合自己的创业机会,加之温州是一个中小企业集中的地方,一定有巨大的市场潜力,值得自己去博一把。
于是,她毅然辞去了工作,筹措10万元,带着3名实习会计,在闹市区租了一间50平方米的写字楼,成立了温州金算盘企业事务代理有限公司。创业之初,公司只有5个人,几张旧办公桌椅,也没有资金做宣传。
王海英还记得,第一单业务的客户是熟人介绍来的,但她心里明白,公司要生存和成长仅仅依靠朋友间的帮助是远远不够的。为了推广公司知名度,她就拄着拐杖同员工一起到火车站、汽车站及各个加油站,给来往的出租车司机送上一瓶纯净水,换得在副驾驶位置上张贴公司广告条的回报。三个月下来,温州相当一部分出租车都贴有她公司的广告。
身体不便,但王海英的头脑灵活,专业过硬,公司渐渐步入正轨,有了起色。而客户也不再用“有色眼镜”看她,反而觉得这个女人很了不起,推荐了更多朋友来照顾她生意。
在公司成立第八年的时候,王海英将公司搬迁到温州金融机构最为集中的车站大道,公司也由原来基础性的企业中介服务开始向高端服务转变,逐渐成长为 温州乃至浙南地区最具规模和实力的综合性专业企业服务咨询机构。 这时的她,也已由一位普通的会计成长为业界颇有名气的企业财务管理专家。
“身体的残疾其实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意志和心灵的残疾,只要意志坚强和充满信心,健全人能做到的,我们残疾人也一定能做到。”王海英用行动证明,只要努力,就一定能改变命运。
各地传经布道 让中小民营企业更“长寿”
前些年,她经历了温州金融风波,看着一些工厂、企业倒闭。她决定,凭借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这些企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。
“随着金三税务系统出台、国地税合并,大环境对企业的要求将越来越严,作为企业领袖,绝不能再像以往那样重业务,轻财务和管理。我希望能通过我的课,帮助他们明白该如何打造和经营自己的财务管理理念和体系。”王海英说。
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”,几年来,王海英作为一名传播者,在上海、郑州、哈尔滨、武汉、西安、温州等地举办财务管理讲座200多场次,让数千家民营企业主从中受益。她也从中谋到新的商机——课后为企业提供上门“体检”服务,针对“病情”出具“诊治报告”,让企业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。
“事业正当时,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,我们要向最伟大的企业学习,做中国的‘麦肯齐’。”王海英对自己的团队充满信心。
世界以痛吻我 我选择报之以歌
也许是因为境遇相似,王海英总是特别关注残疾人。在她“金算盘”旗下的一百多号员工中,就有十来位是残疾人。
在这个地方,这些人收获的不仅是一份工作,更是一份自尊,公司也因此成为浙江服务业第一家由残疾人开办的福利企业。另外,王海英还在公司立下了一条规矩:凡来公司办理业务的残疾人和下岗工人一律免收任何费用。
后来,王海英还以个人名义在五马街道五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发起了 “王海英助残扶贫基金” ,并投入启动资金20万元,用于救助没钱医治的残疾人和特困新温州人。
“小人物干不了太大的事,那就做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有意义的事。” 王海英一直这样提醒自己。
2012年,王海英当选浙江省人大代表后,更是一心为残疾人事业奔走疾呼。
王海英给自己的要求就是:要做一名让选民“看得见、摸得着”的人大代表。这几年来,她依靠双拐支撑着残疾的身体,走基层访选民,倾听群众呼声,了解社情社况。
根据调查研究,写出《关于加大小微企业扶持力度的建议》、《关于残疾人提前享受社会养老保险的建议》、《关于建立和健全残疾人就业平等竞争机制的建议》、《关于解决残疾人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的建议》等关注残疾人事业发展、关注小微企业发展的优质建议。
“正所谓‘莫以善小而不为’,我向社会的捐赠也是有限的,我希望大家,都能尽自己能力去帮助身边有需求的人,去帮助那些弱势群体,这样,他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,我们自己也能获得更多快乐。”王海英说。
2014年,王海英荣获“全国自强模范”,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主席的接见。面对获得的荣誉,王海英说:“我虽腿脚不好,回顾我走过的人生之路,留下的足迹是正直的,烙下的脚印是踏实的!”在她强大的内心认为:残疾只是人的一个身体特征,就像高矮胖瘦一样,只要努力,定能改变人生……
一路坚强过来的王海英,实则藏着一颗柔软的心。常年扑在事业上,远在老家的父母成了她心中的记挂。同大多孩子一样,她只告诉父母路上看到的风景,嘴里尝过的美食,却只字不提做企业的辛苦。
“活好自己,对父母才有交代。” 这或许是支撑她一路走来的力量。
在商场摸爬滚打十多年,王海英坦言难免会有点疲惫,但责任感让她丝毫不敢懈怠。“骑上事业这匹马后,就只能选择往前走,因为身后还有一群马需要你去领路。”